登 录
登 录

在他身上,看见“一个中医该有的样子”

访问量:

时间:2024-11-25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在他身上,看见“一个中医该有的样子”

作者:陈三章 

书名/书的作者/出版社:国医/ 春桃著/中信出版集团

正文:

“他叫陈万举,给人看了一辈子病。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医该有的样子”。这是《国医》这本书封面上的一行小字,正是这句话,吸引我打开了面前这本书。

“国医”究竟指什么?我去搜索了一下,发现这个词既可指祖国传统医学,又是中医的旧称。也许这正是作者春桃为这本书取名的寓意:书中讲的不只是陈万举行医问病的传奇一生,更是其身前身后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医学的坎坷兴衰。

 

陈万举少时说,不为良相,则为良医。但贫寒之家根本无力供他读书,良相之路不通,他于是坚定地选择了学医。几经辗转拜师之后,他有幸成为清末名医巢渭芳再传弟子、针灸大师承淡安的门生。

 

1938年起,陈万举坐堂行医76年,救治病人10万,攻克大量疑难杂症。他曾用哭疗根治过“脑涎”、用笑疗治好过“忧郁症”、用飞车治愈过“夹肠疝”,他曾让哑巴开口说话、让无数不孕不育者枯木逢春、让肝癌晚期患者延长生命十余年……

秉承“上医治未病之病”的理念,他研究养生长寿40余年,编写《养生解病歌》200余首,围绕“精神、饮食、睡眠”这个养生精髓,把不用药或少用药也可解除疾病的养生方法,用口语描述出来,让人一读就懂,一用就灵……

 

94岁那年,陈万举搭乘高铁到北京,坚持乘坐公交地铁,去找寻当年曾和老伴一起走过的地方,还昂首挺胸地顺着林间小路登上香山、走进了碧云寺。2013年,眼不花、牙不掉、头发少许花白的陈万举无疾而终,享年96岁。

书中说,一个中医走到哪里,哪里就是医院。是的,其实民间有无数和陈万举一样的天才中医,他们或隐于街巷,或匿于乡野,一生辗转,悬壶济世。他们满身都是故事,大多有着异乎常人的阅历与睿智,与陈万举最大的不同,可能就是没有幸运地拥有一个作家儿媳。

作家春桃用8年时间追寻公公的人生足迹,并将其以非虚构的写法呈现给世人。于是,我们有机会从这样一位万难不改初心的老中医的身影中,看到以仁心仁术不懈寻找生命答案的中医传承人群像。

 

正是因为有他们在,中医才得以薪火相传,根深叶茂,福泽世人。

 

出处:

——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

版权所有:   2017@眉山市图书馆      /      蜀ICP备09031196号 /      技术支持: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